服務項目 |
基礎工程降水服務,地下車庫基礎工程降水,管廊基礎工程報價 |
面向地區 |
井點布置根據基坑平面形狀與大小、地質和水文情況、工程性質、降水深度等而定。本工程主館基坑井點采用環形井點,平臺區沿湖側采用單排井點,井點管距坑壁不大于 0.50m,井點的間距為1.5m,埋深1.5m。應采用擋水作用的支護結構,如深層攪拌樁、鋼板樁、砼灌注樁或地下連續墻等,并盡可能把降水井點立管埋設在支護墻的內側(基坑一側),井點管的深度應淺于支護的深度。(注:本工程就是采用雙軸攪拌樁支護兼止水帷幕(樁長8 m)結合人工沖孔輕型井點降水、邊坡按照1:1.25放坡掛網噴漿的施工工藝。)
成孔后將井點管插入井孔,使井點管露出地面500mm,然后沿井孔壁與井點管之間倒入粒徑5-15mm瓜子片,使管底有500mm高,再沿井點管四周均勻投放2-4mm粒徑粗砂,上部1.0m深度內,用粘土填實以防漏氣。
常見做法 輕型井點(多級輕型井點):適用于巖土滲透系數為10**(-2)~10**(-5)cm/s;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:輕型井點為3~6m、多級輕型井點為6~12m。 噴射井點:適用于巖土滲透系數為10**(-3)~10**(-6)cm/s;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8~20m。 電滲井點:適用于巖土滲透系數為<10**(-6)cm/s;電滲井點宜與其他形式配合使用; 深井降水::適用于巖土滲透系數為≥10**(-5)cm/s;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>10m。
常用的兩種工程降水方法:集水明排、降水井。 一、集水明排降水法:排水溝、集水井、泄水管、輸水管等組成的排水系統將地表水、滲漏水排泄至基坑外。 1、適用土質類別:填土、黏性土、粉土、砂土、碎石土; 2、作用:降低地下水的水位; 2、注意事項:降水過程應采取防止土顆粒流失的措施;應減少對地下水資源的影響;對工程環境的影響在可控范圍之內;應能充分利用抽排的地下水資源。
降水井降水法:是為降低地下水位打的井,打完后放入水泵抽取地下水,降低地下水的水位。 (1)、真空井點降水法:沿基坑四周或一側將直徑較細的井管沉入深于基底的含水層內,井管上部與總管連接,通過總管利用抽水設備將地下水從井管內不斷抽出,使原有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底以下的一種降水方法。 1、適用土質類別:粉土、粉質粘土、砂土; 2、作用:降低地下水位,增加邊坡的穩定性; 3、注意事項:應減少對地下水資源的影響;對工程環境的影響在可控范圍之內;應能充分利用抽排的地下水資源。 4、降水深度:單級≤6m,多級≤12m。
管井降水法:由濾水井管、吸水管和抽水機械等組成 1、適用土質類別:粉土、砂土、碎石土、巖土; 2、作用:降低地下水位; 2、注意事項:應減少對地下水資源的影響;對工程環境的影響在可控范圍之內;應能充分利用抽排的地下水資源;停用期間,應定期抽水,以避免過濾器堵塞。 4、降水深度:不限。